运用有关知识分析下列材料,谈谈假记者违反了哪些新闻职业规范。
假记者的真面目
记者的职责是反映社会生活,报道事实真相·最近,有不少基层单位和工矿企业却反映,一些自称是记者的人找上门来,说是要进行采访报道,但其实,却既不采访,也不报道,一上来就开始做交易、搞敲诈。去年底,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远郊县的一个大型民营煤矿就来了三个自称是记者的不速之客。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刘胡梁煤矿副总经理孟泉说,这三个人自称是来自内蒙古工商报的母瑾、中国企业新闻网内蒙古频道的王俊涛及中国法制监督报的常军,他们很明确表示是来做负面报道的,因为一些农民向他们反映了问题。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让人感到有些蹊跷,据孟泉介绍,“记者”先是给他拿来一份报道样稿,并称这个清样是负面报道,如果他们的态度有转变的话,这个报道也可以做成促进型的正面报道。而这个态度的转变就是要对“记者”有所回报,随后他就和“记者”进入了讨价还价阶段。最终,经过一番博弈。双方以24万的价格成交。
在确定了交易的时间地点之后,孟泉觉得这事很不正常,于是向内蒙古自治区“扫黄打非”办进行了举报。内蒙古自治区“扫黄打非”办经过核实,确认这三人身份有假。于是,当三个假记者收钱的时候,被警方抓个正着。
经查实,《中国法制监督报》是非法报刊,自称是记者的常军是其非法招聘的工作人员;中国企业新闻网内蒙古频道是一个商业网站,按规定该网站不具备新闻采访资格,自称是主编的王俊涛已于去年8月被该网站辞退;自称是《内蒙古商报》主任记者的母瑾确系该报社的编辑,但是其并没有新闻记者证,属私自外出采访。
据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教导员李晓军介绍,这三人到矿上采访的主要目的就是敲诈勒索要钱。而他们所持的记者证都是手工写的,是假证件。
据公安机关初步查实,他们三人去年还合伙假冒记者敲诈勒索了其他6个基层单位和企业,共计索要13万多元。他们为什么能够屡屡得手呢?就是因为舆论监督报道的力量。而打着所谓舆论监督的幌子进行敲诈勒索,正是假记者们敛财的惯常手段。他们先是声称问题很严重,要曝光,然后又表示只要企业想办法,就不仅不曝光,还可以做正面宣传。而企业一旦提出妥协,他们就顺理成章地索要高额宣传费,而这笔费用就是现今社会上常说的封口费。
据了解,假记者们选择的敲诈对象一般是一些基层单位和厂矿企业,他们通常先找毛病,而后以曝光相成胁,又以正面报道相诱惑,而当事人或是胆小怕事,或真的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宁愿花钱买平安,客观上也纵容了假记者的嚣张气焰。孟泉说,他遇到假记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其实,对于记者要辨别起来也是相当容易的,因为真正的记者必须要有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记者证,而且新闻记者证上的编号是可以在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记者网的官方网站查询得到的,更重要的是无论这些人的身份是真是假,只要他们是以负面报道相威胁,向当事人索要钱财,这就是不正当的记者采访行为,就是非法行为。
据中国记协国内部主任孙兆华介绍,记者采访是不许收费的,只要提收费就是假的,甭管有证没证,因为他违反了新闻采访规范。
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祝寿臣认为,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
假记者的敲诈行径之所以能够得手,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常常软硬兼施,以做负面报道相威胁,做正面报道相诱惑。另一方面被敲诈企业或确有短处或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宁愿花钱打发了完事。其实,对敲诈行为的容忍就是对假记者们的放纵。最有效应对这些假记者的办法很简单,报警。
(资料来源:2012年2月24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
假记者违反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所规定的新闻职业规范: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3)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
(4)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5)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6)发扬团结协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