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闻事业的性质,特别是新闻事业阶级性人手分析下列这则新闻:列宁是什么人?不知道。法国《费加罗报》2000年4月24日报道媒体对俄罗斯小学生进行了测试。有的小学生说,弗拉基米尔•列宁生于l522年;有的说他是电气技术人员,是被人毒死的;也有人说他是位大诗人,是在一次战斗中死去的。这是俄罗斯报纸在询问一些普通小学生时得到的荒谬说法。在这位共产主义领袖诞辰130周年的时候,俄罗斯各媒体对年轻人的知识面进行了测试。结果令人深思:列宁是什么人?不知道。在斯塔夫罗波尔地区,当地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小小的测试:他们把列宁的画像展示给一个班级的小学生看,问他们这人是谁。在全班55个学生中,没有一个人回答正确。在莫斯科,一家日报公布了小学生们的一些答案。其中一位同学说:“在列宁时代,几乎没有吸毒问题和犯罪问题。他是个好人。”除此之外,测试的结果突出地表明,10年时间里,俄罗斯发生的变化是巨大的:教育失去了意识形态的制约。
新闻事业在社会结构当中不处于生产力层次,也不处于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层次,而是处于上层建筑层次。新闻事业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意识形态的新闻事业的社会性质,由经济基础来决定。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新闻事业。经济基础决定新闻事业的内容和发展方向。既然新闻事业是上层建筑的构成部分,那么,说新闻事业具有阶级属性,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新闻事业之所以必然带有阶级性,根本原因是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是剥削和被剥削的阶级对立关系,新闻事业作为经济基础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反映,一定会反映经济基础中的阶级对立的关系。在经济领域占有生产资料的阶级,就是政治上的统治阶级,同时也会拥有新闻资产,成为新闻事业的主人。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有其特殊表现形式,主要通过报道事实和评价事实来体现。比如公布自己的传播宗旨和编辑方针,但最主要的表现手段是报道和评价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新闻必然会有选择,选择就是倾向和意见,其中就包括阶级倾向和政治观点。上面这则新闻首先让我们相信,消息所报道的具体事实以及媒体的调查结果是真实可信的,那么,可以肯定记者是有眼力的,所选事实较为独特,很有耸人听闻的新闻价值。记者通过这一现象透露给人们的倾向和看法,至少有这么两层:一则说,俄罗斯的教育与原苏联相比进步了,进步在于失去了意识形态的控制;二则说,列宁故乡的小学生连列宁何许人都不清楚了。这种倾向的表露不仅明白可见,而且还饱含慨叹与庆幸的感情成分。其实这是西方某些传媒在抓住某些事实,说一些借题发挥的话,说他们想说的话。现在俄罗斯教育只是失去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制约,并没有失去一切意识形态的制约。显然,西方这些传媒在这一点上说话只说了一半,隐藏了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