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下则评论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希望在人间)艾千里;最近去了一次浙江、广东,顺便观光了一些名胜寺庙。只见那里香火鼎盛,善男信女顶礼膜拜,其中也不乏时髦的小伙子和姑娘。笔者侧面打听一下,有卜婚的、问子的、求职的、祈财的、询病的、还愿的,各有所求而来,满怀期望而去。在我们这个社会,这些普通的期望总是会逐步实现的。问题是寄希望于人间和自己呢?还是寄希望于冥冥中的神呢?神是没有的,只是初期人们不能理解和驾驭自然时的一种虚幻反映,似乎它能主宰物质世界。那么,要问:大火,为何菩萨为之一炬;地震,庙宇照样被毁;大水,寺院同遭灭顶。佛法无边,为何“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消灾降福,只能来自于人间和自己的奋斗,虚幻的神是束手无策的。模棱两可的竹签诗句,怎能解释和决定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和个人命运,以求职来说,神不能赐予你一个职业,只能靠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常的途径而就业。这不是普通的生活常识吗?对于那些尚有宿命和迷信观点的青年,希望他们消除思想上的灰尘,把希望寄托在人间。
此文论点是评论的标题所昭示的“希望在人间”,而不在神灵。第一段以作者所见事实为立论的由头和论据进而提出问题:寺庙香火鼎盛,一些青年男女顶礼膜拜,卜婚求职,足见迷信和宿命思想的严重回潮。后三段是议论说理、分析并解决问题。文中连用了三个论据以反驳的方式进行议论:要问大火,为何菩萨为之一炬;地震,庙宇照样被毁;大水,寺院同遭灭顶。佛法无边,为何“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进而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消灾降福,只能来自于人间和自己的奋斗,虚幻的神是束手无策的。”鉴于论据和论点通过质疑和反驳论证得以恰当地统一起来,从而产生了说服的力量,诱人深思,促人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