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如何应对儿科医生荒在某著名的儿科医疗机构,儿童外科的大夜班要上36小时,儿童内科的一次连班则达到48小时。儿科医生的工作量平均是非儿科医生的1.68倍,而收入只占成人科医生的46%。更有甚者,科室里有三分之一的医护人员被推过、打过。医生待遇低、工作强度大,医患矛盾尖锐。某著名医院儿科仅在2015年就有3位医生辞职,但招聘儿科医生却一直是该医院的难题。2016 年,来参加该院儿科招聘面试的只有1位。主持面试的一位医生形容说,“现在不是抢人才,而是抢人。”截至2016年1月,儿科医生的招聘需求较去年同比上涨18%。统计显示,中国儿科医生的缺口已达到20 万人。“累”、“穷”、“险”被认为是儿科医生荒的主因。这样的恶性循环也让医科学生对从事儿科医生职业望而却步。针对“儿科医生荒”,有关部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包括: 儿科医务人员不足时,可以对高年资内科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充实儿科医疗力量; 在医师资格考试中,儿科和急诊医生可以获得加分录取的照顾;协调恢复儿科学专业本科招生等。这些措施公布后引来不少质疑。有人认为,“降低门槛只能让人以为儿科医生是成绩最差,在医生里是劣等的。”还有人直言,“这个职业不受待见,不受尊重,谁会来做呢?”(1) 什么是公共政策问题认定?(2) 根据公共政策问题认定的原理,分析有关部门的应对措施为什么引来质疑。
(1)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是政策分析中重要的环节。政策问题认定的主要任务或内容是要了解政策问题的领域、范围及解决方式。公共政策问题认定的主体是有关公共组织和政府。(2)首先政策问题的认定必须先确定其所属领域,弄清政策问题的性质界限。有时一个政策问题的性质界限可能是交叉重叠的。案例中有关部门对于“儿科医生荒”的问题并没有弄清楚其所属领域就直接制定解决方案;其次政策问题不但在性质界限上是分属于不同领域的,在空间界限上也是分属于不同区域、层次、部门的。因此,必须强调政策问题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上的变通性、特殊性。而“儿科医生荒”有可能在医疗方面属于政策问题但是对于其他部门来说可能就不再是政策问题,有关部门并没有在这一方面作出分析;最后不同的政策问题应当运用不同功能的政策去解决。上述有关部门的解决方案并没有按照实际的情况来进行问题的分类解决,并没有做到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完善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