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师对学生插话的处理:上午第二节课,我正在讲《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关于柔石“颇有点迂,’这句话时,刚提到那个‘迂’字,课代表就站起来问:“老师,这个‘迂’是什么意思?是说柔石‘先进’还是‘落后’?”这一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课堂上立刻热闹起来,我觉得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套,让学生争论一下。A说“字典上说的‘迂’就是‘迂腐’,是指人的言谈、行事拘泥于陈旧的准则,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显然,柔石的思想有点落后。”B说:“我不同意,柔石是共产党员,对革命忠诚,不怕牺牲,怎么能说他落后呢?”C说,“我觉得‘迂’只是他的性格,不是他的思想,更不是他的生活态度,作者写他‘迂’不是贬低的意思,而是……”D插话道:“而是赞扬他,这才符合作者的本意。”E说:“我想,我们要扩大点眼界来看柔石的‘迂’,联系方孝孺的被杀,不难想到柔石的硬气和忠诚。他和作者一起走路时,吃力地‘简直是扶住我’怕作者被汽车或电车撞死,这不是有点‘迂’吗?他实在太善良,对朋友也实在忠诚,让人觉得他‘迂’得可爱。”(笑声)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如同掀起一阵旋风,每个人都被卷入了。我看到同学们充满热望的眼光和专注的神情,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作了小结……在兴奋、愉悦的气氛中,下课铃响了。一位教师对学生好奇心的处理:一位语文教师在给学生上《师说》一课,当介绍到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时,学生问“老师,‘唐宋八大家,都是哪些人呀?”教师脸一板,冷若冰霜地说:“就你多事,那不是你要学的范围,你只要记住韩愈是‘八大家’之一就行了。”一句话把大家说得目瞪口呆。以后,再有什么问题大家也不敢问了。阅读上述两个案例,并请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谈谈你的想法。
(1)这两个案例是两种教学方法、两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对照。(2)第一个案例中的教师采取因势利导的方式,按照学生的思路适时地将学生的学习引入纵深,鼓励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思考,然后教师给予点评,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这位教师的教学方式很灵活,有引导,有讨论,有小结,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采取了探究、质疑、探讨式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创造性。整个教学过程气氛活跃,师生互动,体现了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完美结合,相信这节课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3)同上个案例中的教师完全不同,第二个案例中的教师漠视、嘲讽学生的提问,完全按照“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进行,不许学生参与,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的原则,不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急需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