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以下是《坐井观天》故事改编课的教学片段:
教师:青蛙跳到井外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1:青蛙看到世界变化很大,楼房很高,街道很宽,它非常高兴。
学生2:青蛙看到田野里正是一番收的景象,全部是机械化操作。
学生3:小青蛙看到天真的很大,不时还有飞机在头顶飞过。
……
教师:还有没有其他答案?可以联系我们周因日益恶劣的自然环境展开想象……
学生N:青蛙发现河水变黑了……
教师:看到此情此景,你们认为青蛙还会待在井外吗?
全班同学:青蛙又跳回了井里!
【问题】请根据教育过程的生成性属性分析案例。
⑴从以上这段对话可以看出,教师并未充分意识到不同学生基于其生活阅历所生成的问题的教育价值,而是将学生对于青蛙跳出井后的多样化认识强行引导到其所预设的答案上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教育过程的生成性逻辑。
⑵教育过程的生成性表明了教育活动不是标准化的工业生产,它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主动调整,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教育目标的实际达成。这实际上要求教育者必须平衡好教育过程中预设和生成之间的矛盾,重点在于在教育过程的展开历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真实的教育状态,做到眼中有人,这样才能不断根据新的问题和情境釆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P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