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比较朱熹与王守仁教育思想的异同。
(1)朱熹与王守仁都是理学思想的代表人物,都强调教育的目标是“明人伦”,维护封建伦理规范。但朱熹认为性即理,主张即物穷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心外无理,理在心不在外。
(2)朱熹与王守仁都强调读经,但朱熹认为圣人教训具在经书,为学之道必须穷理,而穷理之要必在读书。王守仁认为经书是“常道”,其根源仍在本心,读六经不过是为了更好地明本心。
(3)朱熹与王守仁都重视儿童教育,朱熹认为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教学内容是“学其事”,即须从洒扫应对进退开始,将伦常礼教教给儿童,进而教他们诗、书、礼、乐之文。王守仁从“良知说”出发,认为乐是心中本体,教学必须引起儿童的乐学情绪,要求教育儿童要从积极方面入手,注意培养、诱导、顺应儿童情绪,鼓舞儿童兴趣。
(4)在知行观上,朱熹认为“知先行后”,但他又认为“论轻重行为重”,反对知而不行。王守仁主张“知行合一”,以致良知为标准,“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两者不可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