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班主任“靠”学生能靠多久
在不少学校,班主任没日没夜地“忙”,说白了实际是在与学生“靠”:把学生看起来,使他们没有任何犯错的机会。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很简单:“求稳怕乱”。小孩子天性好动,连下课打闹都被扣分,他们还敢干什么?更甚的是许多学校开设了活动课,学生在活动课上又敢做点什么?教室外有拿着本子检查纪律的老师随时记载学生的名字。本来轻松活泼的活动课,搞得战战兢兢。学生怕扣分,班主任更怕扣分,不得已多数班主任搞起“疲劳战术”——紧跟紧靠,寸步不离,可谓苦也。班主任累得腰酸背痛,学生却在叫苦不迭的同时也无动于衷。
这种管理的一个弊端是在学生心灵深处烙上阴影,学生没有民主意识,没有自我教育意识。这样的“人才”怎么会谈自主、创新?一辈子谨小慎微的人不可能有创造精神。从小被家长、老师看得紧紧的,管得严严的,怕犯错误。“靠”的另一弊端是把班主任“累死”,不“靠”不行,越“靠”越离不开“靠”,班主任这根拐杖松不得手。许多老师抱怨:“学生越来越不象话,班主任不在就管不了……”真的是学生不象话了?我们应该考虑,我们的班级管理是否适合今天的教育?是否适应社会?是否有更好更科学的班级管理模式?我想不管哪种班级管理,有一条原则是不能变的:“必须以人为本。管理是培养、是发展,管是为了不管。”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是最重要的。没有目的和缺乏科学性的“靠”,不是班主任的工作方式。班级管理讲究的是方法,需要的是多动脑、多思考。
你对班主任的“靠”怎么看?你对班主任工作有什么好的建议?
(1)“靠”的管理方式在许多学校中确实存在。案例中对单纯依靠“靠”的方法来进行班组管理所产生的问题的认识是准确的
(2)但是,不能因此就完全否认“靠”的作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有一个由外在环境形势所“迫”,逐渐内化为自觉、自愿的行为习惯的过程。“靠”是在这个过程之初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3)成功的“靠”是为了逐渐摆脱“靠”,靠的过程不仅是监视、监督学生,更重要的是深入地与学生交流,实现相互理解和情感沟通的教育过程。在靠的过程中不能总是让学生感到一种压力,而是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新的成功与愉悦。
(4)现实中班主任无法完全摆脱“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是教师个人所能完全决定的,其中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大多数学生很难在学习生活中获得成功与相应的愉悦,这就阻断了内化的通路;二是机械死板的学生管理与评价制度,过多地压缩了学生自我教育、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