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有学者撰文指出:学校是教育的基层单位,因此学校就是课程改革的主战场。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一所学校,给学校工作一个正确的导向,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但是,目前许多地方主管部门评价一所学校的方式,仍然沿用过去的、过时的、僵化的一套。
其一,看汇报材料。材料的汇报者——学校领导采用的战术往往是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或者干脆就唱“空城计”。甭管做到做不到,一定写到,面面俱到。检查者也是心知肚明,不去戳破这层纸,乐观其成,你的成绩就是我的成绩,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这种风气愈演愈烈,积习难改,积重难返。
其二,“突击”检查。检查内客冗长繁杂,能列出几页长的清单。每当接到检查的预备通知,校干、老师每人都得准备近十份的备查材料,天天像忙嫁一般,加班加点,可谓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人人疲于应付,个个苦不堪言。你突击检查,我就突击完成。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各种教学计划的顺利执行。
其三,抽测考试。这种抽测现在穿上了新的外表——“质量抽测”。但其质未改,其量未变,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有时语文抽测连作文都不列入其中,因为作文难以把握,不好操作。这样的考试方式,到底要把教育导向何方,可想而知。再者,这种方式也很难落到实处,因为考风不正、作弊成风。校与校之间的对换监考或轮换监考,演变成了相互帮忙,相互关照,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作弊的漏洞,出来的成绩已是注水多多。
这种种评价学校的方式,根本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一所学校的实际,严重阻碍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并会把课程改革引入歧途。
你对该学者的观点有何看法?针对上述现象,你有何改进建议?
(1)该学者指出的现象确实在一些地区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
(2)对学校的评价不仅在于对以往工作的鉴定,更重要的是促进学校工作。这包括评价内容的导向性,以及不能为评价而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3)对学校的评价是需要有一定的文字材料和所谓的“硬件”的要求,但这决不应成为评价的主要内容方面,更应有一个度的限制。对学校的评价更重要的是重视活的教育过程和质量;重视改变和发展的进步程度,而不仅是指标的绝对数值;重视活的学校文化氛围,而不仅是文字和展板上的宣传。
(4)要调整评价制度和评价方式,减少和控制突击性、验收性、评比性、综合性的评价,增强随机的、促进指导性的评价。
具体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