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国电视业为例,借鉴迈克尔·波特的五种竞争力模型,试分析新闻媒体的产业环境。
(1)媒体进入者的障碍。中国新闻媒体实行准入审批制,它属于政策门槛。申办媒体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也不能违反禁令。比如,有合适的主管主办单位是申办报纸必备条件,外资不能进入广播电视领域则属于禁令等规制,对于进入者而言便是“障碍”。
(2)替代产品的威胁。新闻媒体的本质功能就是信息发布与传播,各种不同媒介形式之间具有很强的替代性,并由此引发激烈竞争。广播媒体的诞生,分走了一部分报刊媒体的受众;电视媒体问世后,又吸引了一部分广播的听众;互联网的诞生,使一批报刊、广播和电视的受众改变了传播和获取信息的习惯与途径。当然,媒体的受众群体并非简单的此消彼长,流失受众的媒体可以通过吸引新的受众得以弥补。面对替代产品的威胁,新闻媒体要始终保持创新精神,不断开发新的市场。
(3)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新闻媒体的购买者有两类。一类是媒体受众,如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及互联网的网民。另一类是广告客户,分为直接客户和广告公司两种。在新闻媒体市场较不发达的地区,因为可供选择的媒体较少,受众的议价能力较弱。在媒体市场比较开放和发达的地区,受众具有较大的讨价还价空间。对于一些同质化程度较高的媒体,受众选择的主动性更强。
(4)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新闻媒体的日常供应商主要指材料供应商和内容供应商。它们的议价能力影响着新闻媒体的经营成本。
(5)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从媒体形式上看,中国平面媒体的竞争程度高于广播电视媒体的竞争,市场化程度更高。但与其他非垄断市场相比,中国新闻媒体市场目前的竞争比较温和,不够充分。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报纸竞争相对比较激烈,其他大多数地区报纸种类较少,竞争性不强。由于广播电视的主办主体是各级政府,因此,它们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中央级广播电视与地方各级广播电视间的竞争。P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