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桓晋文之事章》中,孟子是如何说服齐王的?
孟子首先提出“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的主张,引起齐宜王的兴趣然后通过“以牛易羊”这件事说明齐宣王有善心,具备了保民而王”的基本条件既然齐宣王具备了“王”天下的条件,为什么没有能够“天下呢因此,第三步孟子又通过一系列的比喻,说明了齐宣王没有能够“王”天下,并不是自己的能力所不及,而是不愿意做,也就是不愿意推恩于百姓。第四步,孟子进一步阐明了保民而“王”天下与用武力统一天下的利害关系,坚定了齐宣王“保民而王”的决心。只有施行仁政,才能“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最后又提出施行仁政的具体措施:一是“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二是“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这样做,就可以“王”天下孟子通过这样五步层层深入,最终使齐王接受了“保民而王”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