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于校园暴力的处理大多停留在道德层面,两会有政协委员提出要降低刑事处罚的年龄,你怎么看?
在我国很多中小学中发生校园欺凌甚至严重的暴力行为,会被监护人和老师认为是小孩子打架根本不会当一回事。然而简单的批评教育已经没有办法解决当下愈演愈烈的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频率。所以,有政协委员提议要通过修法、释法,让恶意造成重大伤害的欺凌者,受到纪律、法规、法律的惩治是很有必要的。 校园欺凌行为包括肢体暴力行为和语言恶意中伤,施暴者不仅给受害者带来身心伤害,还扰乱诸多家庭的生活,严重破坏了社会治安和平安氛围。如果仅仅因为是年轻人就以简单的教育草草解决欺凌暴力事件,无疑是对青少年行为的纵容。现在国内校园暴力中的施暴者基本上不到14岁,都以批评教育为主。而国外的处罚则严厉许多。今年发生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涉嫌绑架施虐同伴案,多名就读高中的中国留学生被判刑责。 但是要做到校园暴力入刑,还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首先,要完善立法,比如要制定校园安全法,明确何谓校园暴力,暴力的程度如何界定,哪些是属于教育监管范畴,哪些是属于治安管理范畴,哪些是属于触犯法律范畴,要有法规能进行解释,准确地界定这些行为的危害程度。 其次,校园暴力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监管。稳定的人格是在3-6岁的最佳教育时期形成的,生命教育、反暴力教育应该提早抓起,尤其是家长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 再次,呼吁青少年减少上网,多与同学面对面情感交流。另外,通过学校保安加强巡逻,戏剧讲述,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等方式辅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