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强吗》,讲述5名中国教师用中国式教学法在英执教,引发老师和学生之间互不适应,一场关于中西方文化冲突和教育方式孰优孰劣的争论在英国展开。对此,你如何看待?
BBC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强吗》引起了中英两国民众对教育的广泛讨论,相互之间各有所得。习近平主席也专门谈论起这奇妙的“化学反应”:英国民众认识到严师出高徒的积极效果,中国民众认识到张弛有度在子女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这也让我们思考未来孩子的教育思路问题,中国孩子需要多一些玩的时间。 玩,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当下的孩子而言,“玩”却成了大问题。主观上来讲,正是我们所有人营造的整个社会氛围,把孩子变成了家里最忙碌的人。孩子一放学,各上各的车,各回各的家,一头扎进房间开始学习,或者去上各种特长班,跟家长也说不上多少话,甚至睡前能见到忙碌的爸爸已经不错了。而客观来说,第一,城市和大自然的疏远使得“玩”的地方缺失。城中空地几乎消失了,紧闭的单元楼到处林立,要去亲近山野,得全家人下定决心才能成行;第二,满足社会需要而不敢玩。面对差异巨大的教育资源,面对简历只看“985”“211”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孩子们也不敢玩太久。因此,“玩”对于一些孩子已然成为奢侈品。 但是,玩能够让孩子学会如何解决争端,明白制定和打破规则,了解到危险往往与新奇同在。因此,需要我们的社会、家长、孩子等各方面共同努力,让孩子玩有所获,玩有所乐。首先,树立孩子的兴趣。给孩子时间,让孩子在接触现实生活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这样才能把“玩”和兴趣结合起来;其次,社会在考量一个人的时候,尤其是用人单位,需多方考量,尤其是思维方式的考察,而不是仅仅一纸证书,这样才不会从小就树立非常强的竞争意识,忽略玩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