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计划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1)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的统一。 小学课程的设计以及教科书的编写,要在建立完备的传授文化知识的体系上,以人类所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教育学生;要以通俗的、小学生能理解的形式,体现高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2)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普及教育,在培养目标上,一方面要根据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和谐的精神设置学科,过去一段时间内过分强调智育,因智育害体、因智害德、忽视美育等现象,只能是“欲速则不达”;另一方面则要将知识、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注重儿童学会学习、学会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能力。 (3)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小学课程应突出体现社会发展要求、儿童自身身心发展要求与儿童身心现有发展水平,以及符合教师的水平、学校的设备完善程度、儿童家庭文化背景等客观条件。课程的设计要正确估计儿童的智力与能力,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能促进儿童的智力、能力、体力的发展和道德的提高。 这个原则要求课程要适合小学生的特点。课程对儿童身心特点的适应,既体现在它要适合儿童某一方面的身心特点的要求,如感知、记忆、思维的特点;又体现在适应儿童发展的整体要求,例如,儿童有求知的需要,还有玩耍的需要。 以上三条原则最重要,除此以外,还有贯彻幼儿、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衔接的原则,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