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名医陈实功曾说:“遇贫难者,当量力微赠,方为仁术。不然有药而无伙食者,命难保也。”如果你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的意思是,遇到贫穷困苦的病人,应根据自己的实力给贫苦者一定的同情和关照。对贫困者施诊赠药,才是仁爱之术的体现。不然病人就算是有药但是没有钱吃饭,仍性命难保。这句话告诉我们行医是仁术,不仅需要有精湛的医术,更需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古往今来,名医大都怀有一颗慈悲仁爱之心,以博施济众为己任,尤其是对待贫困的人都寄予同情,给予关照。如东汉时期医德高尚、一生为民医病的张仲景。他告老还乡时,正值寒风刺骨、雪花纷飞的冬天。当他看到白河边上很多无家可归的人面黄肌瘦,衣不遮体,因寒冷而冻烂耳朵,十分难受。于是让徒弟在南阳东关的一个空地搭了个棚子,支上大锅,为穷人舍药治病。开张的那天正是冬至,舍的药就是“祛寒娇耳汤”,这也就是现在北方人冬至吃饺子纪念张仲景的缘由。 又如沪上名医陈道隆在行医过程中经常仗义疏财,慷慨济困。他的案几上放着一块醒目的标牌“贫病不计”。每天留出30个名额,专门免费接待付不起诊费的穷困病人。他的这些义举不仅被同行称道,也被世人传诵。而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现在媒体时不时曝出“医院因患者没钱拒绝治疗”“医生在行医中谋利”等违背医德医风的事件,这一严峻的现实也从侧面说明我们医生拥有仁爱之心的重要性。医乃仁术,当以仁爱之心治病。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无论是对待工作,还是对待病人,都应时刻谨记“救死扶伤”的使命,以慈悲和仁爱之心,行仁爱之医。我们不仅要治疗老百姓的疾病,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力所能及地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关心,为老百姓的医疗、保健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