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以从个别到一般为例)分析他们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
儿童在形成数学概念时,存在一个逐渐摆脱具体形象、达到抽象水平的过程。在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上,也存在一个从与个别事物相联系到理解其一般和普遍意义的过程。比如,当儿童对数的概括意义还不完全理解时,他就认为分类盒中和每一张数卡相对应的格子里只能放一张点卡,数卡3对应的格子里只能放一张3的点卡,而不能再将一张3的点卡放进去,“因为它已经有了”。当儿童真正理解了数的概括意义以后,他就会觉得这不要紧,只要是3就行。再如,大班儿童在学习数的分合时,对于分合式意义的理解也是从个别到一般,逐渐达到概括的程度。教师首先让儿童分各种不同的东西:2只苹果、2个玩具、2粒蚕豆……,并用分合式记录下来。这时儿童对分合式意义的理解还停留于它所代表的那一件事。当老师问这些式子是否一样时,大多数儿童回答不一样,因为它们表示的.是不同的事情。在教师的引导下,儿童逐渐认识到这些式子的共同之处,以及它们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表示的都是分数量为2的物体,因此可以用一个式子来代表。到后来学习“4的分合”时,儿童已明确地认识到,所有分4个物体的事情都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因为它们分的都是4。对于其他数学知识的学习,儿童也经历了同样的概括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