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行政体制的过渡性质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央行政体制从秦汉三公列卿向隋唐三省六部制演化过程中的一种过渡行政体制,这种过渡表现为三公列卿体制解体和一些原来皇帝的侍从秘书机构地位上升,并逐渐形成以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为行政中枢的格局。一方面是随着三公列卿职权被尚书台诸曹所取代,而使其逐渐解体。当东汉时期尚书台实际成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时,三公职位就开始荣誉化,那么,作为三公之下设置的主要职能部门也由于尚书台分曹理事而丧失了很多职掌的事务,从而使职权萎缩,地位下降。且逐渐被废弃。另一方面,针对尚书台取代三公之后权力的扩大和地位的提高,从曹魏开始,又把原来的皇帝近侍中书权力扩大,并设置机构为中书省,委以草拟诏令参与机要的决策大权,从而分割居于实际宰相地位的尚书台长官的权力。由于中书省接近皇帝,地位日趋重要,并开始超过尚书台。中书省的建立,和尚书台形成决策和执行两大权力机构,而且,尚书台在曹丕称帝后就正式脱离少府,独立于朝廷,那么为了牵制中书省和尚书台,形成权力制衡之势,曹丕又以秦汉时期负责往来殿中传递公文、并在汉武帝以后成为亲信近侍心服大臣的侍中为中心组成侍中省,又称门下省,委以对中书省起草的诏令审查封驳权和对尚书台执行活动的监督权,地位甚至超过中书省和尚书省。由此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已在法理上逐渐变成正式的政府机构,取代秦汉时期的三公宰相制,虽然三省间的决策地位游移不定,而且行政决策和执行程序中的功用尚未有机完整地结合起来,但三省制从体制上已奠定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基础。本修题改分数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