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维新派的报刊思想。
康有为提出报馆应“纵民开设”,有了报纸“可通时务”、“庶裨政教”,并把报纸的作用归纳为“匡不逮”、“鉴故情”、“知新政”,更为强调报纸的政治作用。梁启超在《论报馆有益于国是》一文中把报纸的作用概括为“去塞求通”,他认为看一个国家的强弱,主要看它上下内外是塞是通,他认为中国受侮数十年,其原因就在于上下内外不通。要想改变这一现状,他认为“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认为报馆有耳目喉舌的作用。同时,他还认为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旁载政治学艺要书是发挥“去塞求通”功能的有效途径。谭嗣同对办报有独到的见解,他在《湘报后序》中提出:报纸要“日新”,报纸就是民史国口,报纸是维新变法的舆论工具。此外,陈炽认为报纸是“国之利器,不可假人”,吴恒炜认为报纸是“天下之枢纽,万民之喉舌”,严复认为报纸的功能应“以通外情为要务”,“以通下情为要义”。维新派的报刊思想是他们的社会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康有为的“通时务”、“知新政”是和变法维新相连的,梁启超的“去塞求通”也是想用资本主义思想去“通”开封建主义思想之“塞”,谭嗣同的“民史”、“国口”,更有民主民权和言论自由的色彩,这一切都反映着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和经济利益,属于资产阶级的新闻思想范畴。但是这些思想与欧洲资产阶级天赋人权、言论自由的新闻思想相比较,显然带有浓厚的封建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