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4,论述2)论述1935~1937年间范长江西北采访的经过、战果及意义。
1935年7月,范长江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开始了西北采写的历程。他从成都出发,历时10个月,行程万余里,北至包头,西达敦煌,跋涉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广大地区,追踪观察了红军北上动向,考察了西北的历史和现状,沿途采写了数十篇通讯,陆续寄给《大公报》发表,不久,汇集出版了《中国的西北角》。该书不仅揭示了国民党腐败统治下西北的黑暗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危机,反映了人民的痛苦,而且第一次真实、公正、客观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行踪和影响,比较正确地反映了红军发展和成长的过程,抓住了广大读者迫切需要了解的内容,深受读者欢迎。1936年8月,范长江穿行千里戈壁,深入内蒙古西部,往返两个多月,考察了这一地区的实况,写了通讯《忆西蒙》。10月,绥远抗战期间,担任《大公报》战地记者,采写了许多战地通讯。12月,西安事变发生,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从绥远前线飞往兰州,迅即奔赴西安,进入事变中心采访。在西安,周恩来接受了他的采访,接着又安排他进入延安,毛泽东同他畅谈了一个通宵。这次采访,范长江不仅业务丰收,而且思想上发生了深刻转变。1937年2月15日,他回到上海的第二天,就在《大公报》上发表了震动朝野的政论《动荡中之西北大局》,又接连发表了《西北近影》、《陕北之行》的系列通讯。后来,他将这些通讯和其他通讯汇集成《塞上行》一书。范长江的西安、陕北之行的系列通讯,出色地向全国公开报道了西安事变的真相,传播了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政策,反映了陕北根据地红军和人民的生活,描绘了共产党领导人物的风貌,受到广大读者的重视和欢迎。范长江的西北通讯内容充实,反映了时代的脉搏,笔墨简洁生动,谈古说今,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在采写过程中,充分表现了范长江富于政治敏感,勇于追求真理,不畏艰险,敢于探索,深入研究考察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勤于学习,知识渊博的风格和素质。范长江是当时从白区进入延安,向全国采访报道红色区域情况的第一个中国记者。西安、陕北之行,使他找到了真理,他看到了共产党代表着民族和国家的希望,最终导致了他政治立场的决定性转变,他于1939年加入共产党,从一个爱国的民主进步记者成为一名自觉为民族和阶级利益而奋斗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范长江的西北采访活动。1934年,首次用“长江”笔名在《北平晨报》署名发稿,并担任该报特约通讯员。这是他从事新闻生涯的起点。1935年7月,年仅25岁的长江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开始了西北采写的历程。他从成都出发,历时10个月,行程万余里,采写了数十篇通讯,并汇集出版《中国西北角》一书,深受读者欢迎。此书和《塞上行》是长江成为名记者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