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我国新闻事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民族特色相统一的过程。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的,同时又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新闻事业的民族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有自己的民族特色。两者相统一的实现过程:一是通过不断深化的新闻改革来实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过程是一个探索过程,新闻改革就是要不断探索和寻求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深刻变革的新闻体制和传播模式。在改革中自然要继承中国革命和进步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但更重要是进行大胆而又谨慎的试验,并善于总结探索和试验中的实践经验。20余年间,中国的新闻改革大体上走了如下几个阶段:(1)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随着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深入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新闻宣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脱离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桎梏,实现了以经济建设作为宣传重点的历史转变,同时恢复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工作作风和新闻文风。(2)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开始改革新闻事业的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从中央到地方县以上政府建立了新闻出版的行政管理机构。传媒内部开始实行聘任制和竞争上岗等劳动人事管理新措施。新的报业结构已初步形成,广播电视的传媒结构开始调整。(3)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新闻事业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新闻机构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走上了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新闻报刊的结构调整基本完成,电子传媒的结构发生深刻变化。20余年的新闻改革,是肃清“左”的流毒和排除右的干扰,朝着建设有中国特色新闻事业的目标胜利前进的过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进程,同时也是传播技术高度现代化的实现过程。社会主义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在本质上都要靠技术进步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在新闻生产的现代化程度上,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绝对不能甘于落后,必须加快技术革新和设备更新的进度,建设起技术一流、设备一流、效率一流的社会主义传媒群体,形成足以支配社会舆论的竞争实力。改革开放20余年间,传播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国的各种新闻媒体逐步实现新闻生产现代化。1979年我国第一家彩色印刷报纸——《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诞生。1.985年,新华社首开先例,采用了激光照排技术;到1999年,全国大多数报纸采用了激光照排和胶版印刷,并配备了电脑采编系统,而且用电脑进行人事、财务、广告、发行以及经营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传播效率。新闻摄影也采用数码相机、图文传真机等先进设备。电台电视台引进数字化技术装备和卫星传输设施,提高了节目编排质量、电视图文效果和收视率。到90年代中后期,我国新闻媒体的网络版应运而生。1993年,《杭州日报》率先尝试报纸电子版。1995年10月,国内第一家真正实现交互式阅读和系统编排的电子报纸——《中国贸易报》电子版正式上网。1997年,《人民日报》和新华通讯社先后建立网站。到1999年初,全国至少有127家报刊社和100家电台电视台在互联网络上建站。中央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联手,于1998年12月31日在互联网络上直播了两个小时的中英文元旦晚会节目,证实我国新闻媒介网站已具备了长时间、大宽带直播的技术和能力。经过20余年的建设与改革,用现代传播技术加以武装,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播机构、运作机制和传播风格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正以充满生机的雄姿向前发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