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文学源于生活又改造生活?
文学源于生活。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德意志意识形态》)毛泽东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这是因为文学作品中的一切因素都来自社会生活,文学的题材、主题、情景、人物、情节、结构、语言和技巧等都来自生活或生活的赐予、启发和暗示。我们所面对的社会生活,不是单纯的自然物,而是社会物,这里包含了时代、民族、社会形态、阶级、集团以及法律、宗教、道德、伦理、政治、文化传统等复杂关系。这样,文学之反映不可能仅仅是对于单纯自然物的反映,而往往是一种带有意识形态性的反映。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文学不等于社会生活本身,社会生活必须经过作家头脑的能动的观察、反映、体验、研究、感:陪、加工、提炼和描写,一句话,经过艺术的改造,才能转化为文学。在这个过程中,文学创作者的主观精神世界起着巨大的作用。我们决不可把文学对生活的反映视为机械的复制和刻板的摹写,必须承认作家主观世界对生活的能动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