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框架包括?
答:从现实出发,社会保障学的理论体系尚未最终确立,其理论框架亦未定型。在这种条件下,只能先将社会保障在现实中的具体问题抽象化,然后再进行范畴化的研究。不过,根据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法则、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实践,以及发达国家对社会保障问题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状况,仍然可以从总体上把握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理论框架:(1)首先,是社会保障的基础理论问题。这一层次除社会保障的一般理论原理或规律外,客观上还应当包括福利经济学社会福利学等和社会保障与其他已经被固定化的知识体系相结合的领域,这些领域堪称社会保障学的理论基石。其中,社会保障发展理论社会保障结构理论,社会保障心理学与伦理学理论,社会保障基金理论,社会保障与政治、社会、经济乃至意识形态的关系理论,社会保障学与政策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等,是这一层次理论的核心所在;(2)其次,是社会保障的政策理论问题。这一层次探究的是社会保障各个子系统乃至各个具体保障项目的产生、发展及运行规律,它客观上表现为政策研究。其内容应当包括社会保险政策、社会救助政策、社会福利政策,以及其他社会保障子系统与各具体项目的政策研究;(3)再次,是社会保障的管理理论问题。社会保障以政府与社会为责任主体,它面向全体国民,可供分配的资源亦是一种公共资源,从而不仅需要强化管理而且强调公共权力的介入。因此,社会保障学还需要特别重视管理理论的研究。这一层次探究的是社会保障法制理论、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理论、社会保障财务会计制度与统计制度、社会保障监控理论等,而政府介入的程度和调控于段以及具体的运行机制,构成了这一层次理论的核心所在。p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