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理性主义模型及其所受到的批评
决策者依据完整而综合的信息做出理性的决策,即他遵循以最小的投人获得最大的产出的原则,选择最优方案,使用最佳、最适当的手段,达到最大值的政策结果。由这样一组假设构成的一个分析途径,就被叫做理性决策模型或者决策的理性主义模型。这个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而理性人则被赋予以下特征:(1)当面对多种选择时,他会做出一个决定。(2)他会依据其价值偏好,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排列出优先次序。(3)他的价值偏好会随着时空变化而转移。(4)他通常从所有的方案中,择定偏好等级最高者。(5)面对同样的选择他会做出同样的决定。这个模型在把决策者假定为理性人之后,还假定了决策者如何将其理性主义的决策活动贯穿于整个政策过程中:(1)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这一问题可以同其他问题相区别.或至少与其他问题相比显得更重要。(2)引导决策者做出决策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按其重要性不同而依次排列。(3)解决问题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都为决策者一一权衡。(4)决策者对可供选择的方案可能出现的结果(代价与收益)都进行了调查研究。(5)每一个选择方案及其可能出现的结果都与其他选择方案具有可比性。(6)决策者最后采用的那个方案,是所有可供选择的方案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目的、价值或目标的方案。这一过程的结果是做出一项理性的决策,这一决策经过实施将最有效地达到既定的目标。理性主义模型受到了激烈的批评,表现为:(1)这个模型设定决策者为理性人,这个设定是缺乏经验支持的。(2)这个模型假定决策者是公正的、客观的、理智的,而在实践中决策者的公正、客观和理智却常常是极为有限的。(3)这个模型过高地估计了逻辑推理和数学模型作为政策分析工具所起的作用,因为在实践中这两种分析工具面对社会性、政治性、文化性公共政策问题时却往往束手无策。(4)这个模型假定决策者垒智全能,但是在实践中决策者拥有的知识、获得的信息都是有限的,不可能预先对投入产出、成本一收益的比例做出精确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