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自知力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
自知力又称内省力、领悟力,是临床精神病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判断能力。精神科疾病与非精神科疾病的区别就在于,精神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构成了精神科疾病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些精神障碍病人自知力保持完好,如各类神经症病人。但多数精神障碍病人一般均有程度不同的自知力缺失,因此,他们并不承认自己有精神障碍,也不主动就医,甚至拒绝看病、服药、住院。
在精神疾病的初期,有的病人自知力尚存,病人感到自己与以往有所不同,甚至会主动诉说自己的异常体验。急性起病的病人会表现得十分困惑,因为病人意识到自我发生了急剧的改变,却说不清原因。随着病程的进展,病人常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了判断能力,这种现象称为自知力丧失。当病情好转时,自知力逐渐恢复。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以及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定病情轻重和病情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精神症状消失,并认识到所患精神症状是病态的,意味着病人在临床上的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