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比较脑功能定位说和整体说。2-24/25
(1)定位说加尔和施普茨海姆提出的颅相说形成了脑功能定位学说的雏形。真正的定位说肇始于关于失语症患者的临床研究。1861年,法国外科医生布洛卡报告了一例左侧额叶病变引起的语言表达障碍的严重失语症患者。这位患者右侧身体瘫痪,只能发“tan”音,言语理解等其他方面正常。1874年,维尔尼克描述了一例左侧颞叶病变引起的、以言语理解障碍为主的失语症患者。这位患者的言语流畅,但是所说的话没有任何意义;他的听力正常,但是不理解他人的言语。20世纪40-50年代加拿大神经外科医生彭菲尔德对脑损伤患者的系统研究大大促进了定位说的进一步发展。另外,科学家还发现,杏仁核和海马与记忆有关,下丘脑与摄食和饮水有关。这些发现都是脑功能定位说的重要支持证据。(2)整体说与定位说针锋相对的是整体说。19世纪中叶,弗罗朗在动物脑损伤的行为障碍的恢复研究中,提出了脑功能整体学说的观点。弗罗朗认为,不存在脑结构的功能定位,脑功能的丧失与皮层切除的大小有关,而与特定部位无关。1917年,拉什利进一步完善了脑功能的整体学说。他采用脑损毁技术研究鼠的迷宫学习实验。获得以下结论:不论切除或损毁大脑部位有何不同,只要10%~50%的大脑皮层损坏,动物学习行为就受到影响。其学习障碍与损坏皮层部位的大小成正比,皮层损毁的面积愈大,对学习和记忆的干扰作用也愈明显。损坏50%以上皮层就使动物完全丧失学习能力。由此,拉什利提出了大脑活动的均势原理和总体活动原理。认为大脑皮层各部位几乎均等的参与学习活动,大脑是以总体发生作用的,因此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损伤面积呈正比,而与损伤部位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