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认知方式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哪些?
(1)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受环境因素影响大者,称之为场依存性;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者称之为场独立性。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在选择或判断某一事物时,倾向于先看看别人的想法,先听听别人的意见;而有的人则倾向于以自己内心的标准思考并判断。场依存性的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倾向于以外在参照物作为信息加工依据。他们很难把一个模式分解成许多部分,或者只能专注于情景的某一个方面。例如,如果在他们熟知图形的背景上添加一些纵横交错的线条,他们则可能感到难以认出这个原来熟悉的图形。这种学生对社会学科材料的学习与记忆效果较好;较依赖于学习材料的预先组织,需要明确的指导和讲授,喜欢结构严密的教学;而且比较容易接受别人的暗示,学习的努力程度和效果往往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场独立性的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倾向于更多利用内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通常总是把要观察的刺激同背景区分开来。他们比较喜欢学习数学和自然科学类学科;他们比较自主,善于分析和组织,当情境需要或内在需要时,能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改组,对所提供的学习材料能重新组织。他们往往能明确提出自己的目标,愿意独立学习、个人钻研。(2)反思性和冲动性。有些学生知觉和思维的方式是以冲动为特征的,而有些学生的知觉和思维的方式则是以反思为特征的。冲动型思维的学生往往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回答问题时很快就做出反应,但比较容易犯错误;反思型思维的学生则不急于回答,他们在回答问题之前,倾向于评估各种替代的答案,然后给予较有把握的答案j但回答的速度比较慢。反思性的学习是一种深思熟虑的、计算的、分析的和逻辑的;而冲动性的学习则是根据几个线索所做出的很大的知觉的跃进。这样,反思型的学生在解决较少维度的问题比起冲动型的孩子要快(犯错少),但是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具有许多维度的任务时比反思型的学生更有效。有人研究发现,反思型的学生在完成需要对细节做分析的学习任务时成绩较好些,而冲动型的学生在完成需要做整体性解释的学习任务时,成绩要好些。可见,认知方式的倾向没有好坏之分,而是各有所长。不同的倾向适合不同的教学情景和教学策略。(3)整体性和系列性。有些学生在面临问题时,倾向于把问题视为一个整体,注重全面看问题,采取整体性策略。这种学生在从事学习任务时,往往倾向于对整个问题将涉及的各个子问题的层次结构,以及自己将采取的方式进行预测,而且,他们的视野比较宽,能把一系列子问题组合起来,而不是一遇到问题就立即着手一步一步地解决。而系列性的策略则正好相反,采取系列性策略的学生一般把重点放在解决一系列子问题上。他们在把这些子问题联系在一起时,十分注重其逻辑顺序。通常按顺序一步一步地前进,只是在学习过程快要结束时,才对所学的内容形成一种比较完整的看法。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这两种类型的学生在学习,任务结束时,都能达到同样的理解水平,尽管他们达到这种理解水平所采取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