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是错误的。
遗传决定论思想在我国古已有之。孔子认为,人的才智愚劣是生来就有的,且是无法改变的,他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并认为:“唯上智下愚不移。”孟子则鼓吹“良知”、“良能”,把人所具有的各种品德才能归之为先天禀赋。在西方,1869年英国科学家高尔顿发表《遗传的天才》一书,形成了所谓遗传决定论。19世纪末,美国机能派心理学家詹姆斯甚至把资本主义社会的掠夺、垄断、战争、杀戮等都说成是人的天赋本能。此外,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桑戴克(1847~1949)和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都把儿童的个性和才能归结为先天遗传。在遗传决定论者看来,人的知识、智力和个性等如同他的眼睛、牙齿和手指一样是自然赋予的,是先天得来的,教育和环境是无能为力的。即是说,人们的遗传素质决定着一切。甚至在当代,西方仍有一些人积极赞同遗传决定论的观点。1969年,阿琴•R•詹森声称:个人智商的差异,80%是由于遗传因素的不同。詹森进一步以集团遗传性的差异,来解释美洲黑人的智商平均低于美洲白人或东方人的现象,以期为其推行种族歧视寻找理论根据。总之,“遗传决定论”者完全用生物学的观点分析人的发展,否定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贬低教育的巨大作用,给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造成了恶劣的影响。那种认为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唯一因素,人的发展是由环境机制决定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是极端错误的。它忽略了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就曾经说过:“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这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思想,它不切合实际地把环境的作用无限夸大,从而就彻底否定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超越性。对这种形而上学的思想必须进行批判,否则,就无法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才能。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作用却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育的影响,只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外因,教育在青少年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务必通过青少年的内部因素,即内部矛盾运动才能实现。因此,那种认为教育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唯一因素的“教育万能论”是极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