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代表性的动机理论有哪些?
有许多理论解释动机的基本问题,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有:本能理论、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认知与期待理论。(1)本能理论本能理论是最早被提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有机体生来即具有一些特定的先天倾向,这些倾向是维持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行为是受这些本能力量所驱动的。但是,本能理论不能解释人的所有动机行为。人的许多行为是由后天学习加以改变的,不完全是一种先天机制的驱使。(2)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匮乏动机是指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而成长动机则不然,成长动机是被高级需要所驱使的动机,是指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在这种动机的驱使下,人们愿意承受不确定性、紧张乃至痛苦,以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实现。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建立在需要层次理论上。他将需要分为不同的五种层次,他认为所有的人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需要层次。马斯洛认为,这些需要都是天生的,从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到最高级的社会需要,构成了一个需要等级,在不同的情境下激励和引导着个体的行为。在需要层次中,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性动机。然而,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据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3)认知与期待理论现代动机理论学家采用认知观点来说明激发人类行为的动机。他们认为,重要的人类动机不是来自客观的事实,而是来自我们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例如,奖赏本来是用来奖励一些我们要鼓励的行为的,但它是否能发挥出正强化的作用,要看获奖人对它的解释。我们如果不相信奖赏是由于自身努力获得的,那么这个奖赏也就失去了进一步激励其自身努力的强化作用。认知理论着重强调人的较高级心理过程对行为的影响作用,即强调人的思维对行为的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