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教育规划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
教育规划能否有效地执行,与教育规划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教育规划是通过对教育发展的预测和研究来确定教育目标与实施方案的,而教育的发展必然要受到教育规划资料、教育预测结果、教育规划方法、教育规划人员素质、教育规划体制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差异,直接影响教育规划的准确程度。因此,在教育规划中要充分注意到这些不确定因素的作用。(1)教育规划资料。教育规划资料是探索教育发展变化规律和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基本素材。制定教育规划目标与实施方案不能凭空臆造,而是要深入分析研究教育发展的历史资料和最新的动态倾向,以便寻找出教育规划对象的特性和发展规律。因此,在搜集教育规划资料时应该对原始资料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必要的审核,从而为制定教育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教育规划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教育规划方法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所搜集的教育规划资料的质量。因此,有经验的规划人员往往十分重视教育规划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2)教育预测结果。教育预测是教育规划准备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预测的结果是制定教育规划的主要依据。不同的教育预测结果反映了不同的教育发展前景,在制定教育规划目标与实施方案时,要对教育预测的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以确定制定的教育规划目标与实施方案是否可行,并评价达到各种可能目标所产生的后果,以便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教育预测结果的准确程度影响到对教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判断,进而影响到教育规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因此,在教育规划的实践中,一方面要尽力提高教育预测的可靠程度;另一方面还要依据教育预测的结果,形成可供选择的实现教育规划目标的多种发展方案,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教育规划的科学性。(3)教育规划方法。教育规划方法是教育规划的手段,是影响教育规划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样的教育规划任务,如果采用不同的教育规划方法,有可能产生差别很大的教育规划方案。实践证明,任何一种教育规划方法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和利弊。教育规划人员在选择教育规划方法时一定要善于“扬长避短”,在了解各种教育规划方法的应用条件和特征的前提条件下,根据教育规划对象的特点和对教育规划资料掌握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教育规划。选择教育规划方法,绝不能错误地认为,所用的理论工具或数学方法越复杂或越高深,教育规划的结果就越科学和准确。为了提高教育规划的准确性,可以考虑采用两种以上的教育规划方法进行多角度的综合分析,以发挥教育规划方法的集体优势。(4)教育规划人员素质。教育规划人员素质是影响教育规划准确性的几个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因为教育规划资料的搜集、教育发展结果的预测、教育规划方法的选择等都取决于教育规划人员的知识素养与分析判断能力。教育规划人员的专业素质体现在教育规划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因此,可以认为,提高教育规划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关键,是要选拔高素质的教育规划人员。对教育规划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具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策水平;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②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具备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③善于应用各种类型的教育规划方法;④改革意识和预见能力较强等。(5)教育规划体制。教育规划体制是指教育规划的组织制度、拟订的方式和实施的规范等。传统的教育规划体制类似教育计划体制,它通常是自下而上地汇集各部门的计划,以此为基础拟订整体教育规划。有些教育规划由于缺乏对未来的战略眼光,因此,教育规划的目标会十分保守,容易采取随波逐流的立场;另一种情况是,在拟订教育规划中,为了照顾各部门的利益,而使得教育规划的目标脱离整体发展的实际需要,不利于教育的改革和创新。现代教育规划体制的形式较为多样化,既有自下而上的规划体制,也有自上而下的规划体制,还有上下结合的规划体制、内外结合的规划体制等。由于不同教育管理层次所采用教育规划体制的差异,因此,很容易造成教育规划的权威性和准确性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