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说明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体制如何改革。
(1)市场经济体制与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主要包括决策体制、组织管理体制等,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教育资源配备,特别是对人事管 理和计划财务管理。我国原有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对教育事业发展曾起过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其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教育权力 高度集中的体制,因此,其本身存在着许多弊病,如在决策上国家和政府对教育管得太多,统得过死,具体办学单位没有自主权。学校在人、财、物教育资源分配使 用上,在学制、招生、分配等环节上没有自主权,调动不起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组织管理权上实行条块分割,政校不分。政府和主管部门几乎包揽了一 切,单纯依靠行政命令手段组织管理学校,学校缺乏生机和活力。这种旧有的行政管理体制已经很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必须加以改革。其一,改革教育决策体 制,冲破高度集中的行政决策模式,建立分权型的多层次的决策体系。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主要任务是宏观决策,要给非义务教育的学校更多的决策权,即平时说的 放权松绑;其二,改革组织管理机制,改变那种单纯依靠计划指令和行政干预组织管理机制,建立综合运用市场调节、计划调节、各种经济杠杆、法律手段以及行政 措施等机制;其三,非义务教育性质的学校,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性质的学校,可以完全摆脱行政和计划管理的机制,直接引入市场经营机制,通过人才和劳动力供 求信息,反应教育供求关系,使学校组织管理市场化。 (2)市场经济体制与办学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办学体制改革的要求。办学体制或称办学模式,也是教育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原有的办学模式过分强调统一性、国家化,造成办学体制单 一化。这种办学体制已经很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宏观要求,必须改革。总的改革设想是:为了满足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在我国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 成分并存的格局下,必然要求打破国家办学统一化和单一化的模式,逐步形成以国家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多元化局面,建立起国家办学主体性和社会办学 多样化的新体制。具体改革意见为:第一,义务教育性质的学校要加强国家化、地方性,以地方政府办学为主,主要依靠县、乡(镇)、村组织办学,实行分级办 学、分级管理办学体制;第二,职业技术教育性质的学校可实行办学主体多元化体制,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办学,可以行业部门办学,企业和企业集团办学,企业和学 校联合办学,以及鼓励和支持私人办学等;第三,高等学校可实行以中央、省、地(市)政府办学为主,兼有社会办学、私人办学等多种多样办学模式和形式。近几 年来,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不少社会办学,民办学校,私人办的学校以及各种形式短期培训,很受社会欢迎,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了很大 的成绩。所以会如此,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办学形式,主要依靠了社会市场导向,从市场经济需求出发,能就市场经济对教育的需求做出迅速反映,因此,具有生机 和活力。 (3)市场经济体制与学校内部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学校管理体制是整个教育体制的基础和细胞。原有的学校管理体制由于受高度集中统一的教育体制的统辖,其主要弊 端是学校管理不能自主化,没有应有的管理权、组织权、分配权、交换权、成本核算权以及教育资金筹措权等,完全实行学校干部任命制,教师统配制,劳动报酬工 资制,学校管理存在着严重消费性和行政化,学校组织管理责权利失调。面对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和完善,这种多弊端的学校管理体制必须尽快改革。首 先,上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管理要实行宏观调控间接化。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不干预或少干预学校具体事务;其次,学校建立健全自我决策、自我约束、 自主化管理机制。学校应该具有干部任免和选择、教师聘任和晋升、劳动报酬和利益分配以及学校建设、办学规模、专业设置、招生分配、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的权 力;再次,学校后勤管理社会化,从根本上改变学校办社会的现象。学校后勤或者推向社会,与社会有关方面合并,充实第三产业,或者真正实行校办产业使其直接 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这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发挥学校规模经济效益的一个急切需要改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