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中国媒介伦理建设经历的过程。
中国对媒介伦理的关注,是从对“大跃进”和“文革”的反思开始的。这时,新闻媒介不但没有成为真实反映社会情况的传播工具,反而沦为宣传虚假消息、散布错误观念的扩音器。媒介伦理流于空谈。1978年,新闻界掀起了“拨乱反正”之风。1981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和首都各新闻单位,共同制定了媒介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记者守则》。1985年以后,新闻事业开始了企业化经营,新闻事业成为一个以盈利为重要目标的事业。出现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恶劣作风,是对媒介伦理的又一次挑战。1987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中国记协联合召开有关职业道德建设的座谈会,并于同月颁布《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草案)。1991年,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1992年,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媒介的商品属性日益凸显,媒介职业道德水平迅速下滑,“有偿新闻”从此成为长期困扰媒介从业者道德的问题。1993年5月上旬,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通知,明确规定各媒介和记者不得接受被报道地区或单位的钱财及实物奖励。7月3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出《关于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的通知》。此外,针对道德问题,除了建立道德监控机制,健全媒介职业道德规范之外,还需要作为传者的每一位记者的道德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