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官员选拔的特点是什么?
两汉选官方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有察举、征辟、考试等方法。(1)察举,就是选举,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官员人才的制度。有许多科目,其中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三科最显著。孝廉即孝子廉吏,是两汉入仕的正途之一。被举荐的人一般是州郡的属吏和经学儒士。举孝廉后,有的做地方的令、长、丞以至太守、刺史,更多的则是到中央做耶官。茂才即秀才,与孝廉同样重要。举人侧重政治才干,人数较孝廉少,出路多为地方县令,俸禄较孝廉多,显得更重些。贤良方正文学科,目的是广开言路,每当有天灾时,便多有此科,意在选出这些能“究天人之际”的读书人,对朝廷有所明示。三科中,孝廉重德行,茂才重才能,贤良方正则重学问。一个人只要出身没有政治问题,不是商人家庭,都可以以三项中的任何一项长处进入上流社会。三科取士是政治,也是文化行为。对化导社会以道德立身、以学问扬名,有着非常实在的作用。(2)征辟。后世王朝用人权在中央,两汉则是中央地方并行,这就是征辟的内容。在中央有皇帝征辟和公府(即丞相或司徒、御史大夫或司空、太尉或司马三府及九卿府)的征辟,在地方有州郡的征辟。公府的征辟仕途通达,是士人主要的入仕途径。汉代不仅三公有较大的用人权,地方州郡一级的官员也有自辟僚属的权力。所以这一级的征辟也是入仕的常途。其积极的作用是地方官员有相当的自主权,但因所辟僚属不为朝廷任命,因此也特别容易使官员与僚属间结生私恩关系。东汉末期所以形成地方割据的局面,与此大有关系。(3)汉代的考试是与察举相伴而行的,察举出来的人是否任用,还须经过各种考试,种类有皇帝策试、公府考试、博士弟子课试等等。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即由此而来。不论是察举还是征辟,都与一个人的社会声望有关。社会健康的时候它可以激发人上进,但也极易促成虚伪风气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