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白毛女》是如何对民间故事原型进行改造以表达主题的。
《白毛女》是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的歌剧,它根据流 传在晋察冀边区的民间传说“白毛仙姑”改编而 成。“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 人”的主题是通过把阶级斗争和政治革命故事 充分民间化、伦理化来实现的。首先,剧本将民 间文化资源纳人到新文化的视野,贯穿了旧社 会民间温情、日常伦理秩序被地主阶级破坏和 新社会民间伦理、民间秩序在阶级斗争中重新 建立的结构原则;其次,对民间传说进行政治性 阐释,将之提升为一种言说“阶级”、“解放”、“革 命”的宏大叙事。“白毛仙姑”有多个流传版本, 但本质上都是无辜女子受难的悲剧模式。剧本 在此基础上加以提炼和深化,塑造了喜儿、杨白 劳、黄世仁、穆仁智等典型人物,并将故事纳人了 阶级压迫和阶级反抗的叙事框架中/尤其是在 喜儿形象的塑造上,作品以充沛的激情和浪漫 主义的手法,在创作中删去有损喜儿形象的内 容,不断加强喜儿的反抗性,使这一形象变成我 国农民在恶势力下不屈的反抗意志和复仇愿望 的象征,有力地激发了人民的反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