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的心理描写对塑造莺莺形象的作用。
本折对莺莺的心理描绘极为细腻。作者将艺术触角伸展到处于“长亭送别”这一特定时空交流点上的莺莺的心灵深处,多层次地展示了“此恨谁知”的复杂心理内涵——交织着对亲人的百般依恋,对别离的无限悲戚,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对金榜题名、停妻再娶的婚姻悲剧的深深忧虑。同时,也揭示了这一复杂心理内涵所体现出的灵魂纯净之美。莺莺在送别张生时的依恋、悲戚、不满、忧虑,都是与她美好的爱情理想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莺莺对张生的爱,是相互倾慕的产物,丝毫没有掺杂世俗的考虑和利害的打算。在这一折中,她对获得功名明确表示鄙弃的态度,这与《董西厢•小亭送别》中莺莺表示“记取奴言语,必登高第。专听着伊家,好消好息;专等着伊家,宝冠霞帔”相比,可以看出,王实甫笔下的莺莺形象,在珍视爱情、蔑视功名等方面显得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