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后期诗坛,有哪些特别值得关注的方面?
首先是以杨维桢为代表的铁崖体或铁崖派影响一时。《明史•文苑传》杨维桢传说:“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其风格特点,如《四库全书总目》:“出入于卢仝、李贺之间,奇奇怪怪,溢为牛鬼蛇神者诚所不免。”着意学李贺,追求新奇。铁崖体在当时影响很大,效仿者甚众,研究者认为已经形成一个以杨维桢为宗主的铁崖派,他们以写乐府诗为主,其主要人物有吴复、项炯、陈谦、郑东、郭翼等,人数众多,创作丰盛。其次是以顾瑛为主人的玉山草堂唱和,与之同时的“吴中四杰”创作,成为元代最引人注目的文学活动。平江人顾瑛,一名阿瑛,年40,以家产付其子,筑玉山草堂,有亭馆36处,园池、亭榭、饩馆、声妓之盛,甲于天下。天下名士如杨维桢、张翥、柯九思、李孝光、郑元祐、倪瓒,方外士如张雨、于立、释良琦等,常在顾家,日夜置酒赋诗。一‘时风流儒雅,著称东南。与玉山草堂唱和的同时,同在吴地,有高启为代表的“吴中四杰”以及“北郭十友”的诗歌活动,《明史•文苑传》高启传说:“明初,吴下多诗人,启与杨基、张羽、徐贲称四杰,以配唐王、杨、卢、骆云。”“吴中四杰”的诗歌成就基本上是在元代取得的。他们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对传统伦理观念和价值观的疏离,对个体精神的张扬。最后是元中期两个诗文中心的走向。江西诸人后学不盛,在虞集等人之后,其继承者仅有傅若金等人。婺州则后学特盛,与黄溍、柳贯属同一辈分但年龄小于他们的吴莱已经成为后期作家,他们的下一辈则有所谓“四先生”的戴良(叔能)、宋濂(潜溪)、王袆(华川)、胡翰(长山)。后期诗文也是两大中心:婺州和吴中。这两大中心的代表人物,在人生价值的追求上表现出截然相反的取向:婺中文人积极投身于政治,“四先生”中除戴良做了元朝忠实的遗民外,其他三人都投身朱元璋政权,成为明朝的开国文臣。吴中文人则希望独立于政治之外,做自由的诗人。和这两大中心同时存在的,还有一些地方诗文流派,如睦州诗派、浙东诗派等。